2019-10-08 14:00:11
中秋明月照天涯,祝福多彩似云霞。
摩术师祝大家中秋快乐
农历八月十五,秋已过半,视为中秋。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中秋时节,气温以凉未寒,天高气爽,月朗中天,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。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团圆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
今天,农历己亥猪年中秋节,小摩在此祝您中秋节快乐,阖家团圆、万事如意!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。中秋节当天,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、等习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寄托着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中秋在我国有很多不同的习俗,接下来说一下常见的习俗
赏月.拜月
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,之后每逢中秋,便摆出果品,赏月畅谈,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。此外,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、拜月的习俗,《礼记》中就记载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,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。
吃月饼
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,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。如今,中秋吃月饼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选的项目,取团圆之义。
观潮
除赏月外,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《七发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,汉以后,中秋观潮之风更盛。苏轼写的《八月十五日看潮》中提到:“定知玉兔十分圆,已作霜风九月寒。寄语重门休上钥,夜潮留向月中看。”
燃灯
古人有“燃灯”以助月色的风俗。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,在塔上燃灯的节俗,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,特别是广东地区,各家于节前十几天,就用竹条扎灯笼,作出果品、鸟兽及“庆贺中秋”等字样,上糊色纸,绘各种颜色。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,俗称“树中秋”或“竖中秋”。
赏桂花·饮桂花酒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、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中秋之夜,仰望着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。到了现代,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。
烧塔
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(或称烧花塔、烧瓦塔、烧番塔)的游戏。如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卷五记:江西“中秋夜,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,堆成一圆塔形,有多孔。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。俟瓦片烧红,再泼以煤油,火上加油,霎时四野火红,照耀如昼。”
玩兔儿爷
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“太阴君”,民间则不同,百姓们称它为“玉兔儿爷”。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,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,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,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,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。
玩花灯
中秋节,有许多的游戏活动,首先是玩花灯。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,过节要玩灯。当然,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早在北宋《武林旧事》中,记载中秋夜节俗,就有‘将“一点红”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。中秋玩花灯,多集中在南方。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,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: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、稻草灯、鱼鳞灯、谷壳灯、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,令人赞叹。
每逢中秋之夜,人们仰望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欢聚一堂,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